今天話題稍微有點嚴肅,前陣子和一位讀者媽媽談到教小孩"分享"的話題,覺得值得討論,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。
華人社會傳統文化,把謙讓包容,捨己為人視為美德。"融四歲,能讓梨"的故事被傳頌千古,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把東西分享出去。
學會分享本是好事,但現實生活中卻常看到矯枉過正的情況。
比方有小朋友來家裡想玩孩子的玩具,許多長輩或父母都會告訴孩子:
"讓客人玩一下嘛!要學著分享!"
於是孩子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捏在手上,平時很珍惜的寶物被別的孩子甩來甩去。
心疼之下難免焦急大聲尖叫或動手搶回來,這時又會被指責:
"怎麼這麼野蠻?搶東西是不對的!那麼小氣自私誰要跟你玩?快和客人道歉!"
明明是擁有者,擁有權卻不被尊重,孩子心裡應該既不解又受傷吧?
我至今仍記得小學時,被迫把心愛珍藏的龍貓貼紙分給來家裡玩的朋友,那種委屈心痛,又不受尊重的心情。
就像大人也有自己珍愛的東西,也有不想任何人觸碰的寶貝。
如果客人來家裡,二話不說就翻開抽屜拿保養化妝品塗抹,首飾項鍊掛了一身,把男人的錶戴在手上,穿西裝打領帶再抹上古龍水,還說:
"你們有那麼多好東西,借我玩一下而已,別那麼小氣嘛!"
妳有甚麼感受?
應該只想咆哮"你這個神經病,他X的給我滾出去!!!"
大人都不願意,為什麼孩子就要分享他小小世界的全部呢?
女兒是獨生女,性格友善但也很堅持固執,如果只教她有權利拒絕別人,不免擔心她會變成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。
和讀者媽媽討論完,仔細思考過後,叫小妞來認真對她說:
"有些東西是一定要分享而且不能獨佔的,像是公園或者遊樂場,這些地方的東西是公有的,大家都要排隊輪流玩,不可以霸佔著不放。"
"但如果是妳自己的玩具,很喜歡的物品,妳有權利不借給別人玩。同樣,別人也有權利不借玩具給妳,並不是妳開口就非借妳不可。"
兩歲半的女兒聽完,眨著晶亮小眼一臉是懂非懂,這一大段話對她來講可能還不能理解?
想了一想,直接簡單說:
"如果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,妳不想給別人碰的東西就先收起來,沒有收的東西就大家一起玩。別人的玩具如果對方不想借,也不可以吵鬧去搶,這樣懂嗎?"
"東~馬麻,誰來我們家玩?妮妮姊姊嗎?啊為葛葛嗎?甚麼時候來?現在嗎?甚麼時候?要吃蛋糕嗎?要去游泳嗎?我要換泳衣,現在去!"
小妞雙眼發光,連珠炮似地開始轟炸。
嗯好🤦🏻♀️總之,應該是有聽懂了一點吧?
並不是鼓勵孩子拒絕分享,但首先該學會彼此尊重,再由大人引導: 你有權利不借,但其實有些玩具或遊戲大家一起玩會更有趣唷!
讓孩子自然而然感受和朋友分享的快樂,而不是強逼他們交出自己的東西做面子充大方。
這是我的想法。
盡可能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尊重,他們自然也能學會尊重別人。
一味容讓,委屈自己迎合別人的教育方式,能不能就到我們這一代為止呢?
今天話題有點嚴肅,妳的看法如何呢?歡迎討論,教養是不斷的在學習,育兒路上大家互相分享😉
圖片是最喜歡和哥哥姐姐玩的小妞,玩具不一定要分享,但快樂要記得分享。媽媽希望妳和朋友在一起時,永遠都這麼開朗❤
#Angrylababy
#尊重和分享並不衝突
::::::::::::::::::::::::
四處尋覓好物的妳,快加入溫太的好物社團👇🏻
(抱歉駁回幾位同業申请,彼此留點神秘感嘛😉)
✨Angrylababy’s shop
✨
https://goo.gl/rZeQXn